BY: 清流
Blog / 残心
Comments: No Comments
危险的新兴宗教/崇拜/灵修团体?
By Nocturn~清流 from 安見閣(anseeing.com)
今天来聊聊新兴宗教/崇拜/灵性团体的事情。只要是对灵性、神秘主义之类感兴趣的人,大半都听说过甚至接触过新兴宗教、崇拜团体、秘密结社或者灵修团体之类。本文简单聊聊一般人对这类团体的态度,以及如何判断此类团体的安全性/危险性。
关于新兴宗教团体的学术定义,直到目前仍很有争议。不过简单来说,就是传统宗教之外,建立于近现代的宗教团体,这些团体一般来说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信仰体系和组织系统。(崇拜团体和灵修团体则不局限在近现代,不过这篇文中讨论的都是近现代的崇拜团体。)像霎哈嘉瑜伽、超觉静坐会、基督教科学学派、巴哈伊教、黄金黎明等等都是这种类型的团体。理论上来说,新宗教运动、新时代运动和新异教崇拜在学术讨论时候多少会分开,不过因为三个都有发展出新兴宗教/崇拜/灵修团体的情况,所以就不分开说了。
其实大部分这类团体都还是跟传统宗教有关系,甚至会声称自己是传统宗教的一部分,或者是对传统宗教的革新。不过最终还是要看其成立的真实年份和传统宗教社区对其的认同,如果组织事实上成立在近现代,传统宗教社区总体上对其不认同,那大多就划在新兴宗教和崇拜团体里面了。
对待这类团体的态度,我们可以简单分成三种。一种是推崇派,认为只要跟灵性、跟上帝或者跟XX(根据各人情况可能有所不同)有关都是好的,只要听说就感兴趣,很容易就被吸引进去;一种是邪教派,认为只要是新兴宗教团体都是邪教,统统敬而远之,甚至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诽谤;还有一种就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立派,相信也是大多数人的态度,即对其持怀疑态度,不否定但也不全然肯定——这也是比较保险的态度。
加入这类团体和组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人是寻求情感和社区支持,有些人是寻找生活的意义,有些人是为了灵性发展、实现自我,也有些人是为了帮助别人或者是想要让世界变得更好……任何一个理由都是合理的,不过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既然无论如何多少都会接触到这类团体,学会如何去判断这些组织和团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就很重要了。
以下有两个来自不同来源的列表,大家在接触到新的团体和组织的时候可以参考进行判断。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仔细考虑的话我们会发现大部分新兴宗教团体、灵修团体,甚至传统宗教团体都能符合某几条。最后是否加入还是看各人的感觉、接受程度和认为该团体的可靠程度,但如果一个团体符合以下大多数条目甚至全部条目,不管你感觉多好建议都还是不要参加的好。
列表一:有以下特征的团体有可能是不健康的,符合条数越多可能性越高。
(本列表来自INFORM,一个收集新兴宗教和崇拜团体信息的英国第三方机构。)
- 从外部来看该团体的本质很秘密或含混不清,或者进去以后发现团体实际做的与之前说的不同。
- 要求你付出大量时间精力,超出一般人的承受能力。
- 让你奉献大量金钱,甚至导致你负债。
- 伤害你与家人和朋友的正常亲情、友谊关系。
- 令你在心理和情感上依赖该团体,这样你就很难脱离。
列表二:请以1-10(1为最低最小,10为最高最大)给该组织在以下维度上打分,总分越高团体越危险。
(本列表摘自Drawing Down the Moon,一本新异教崇拜的社会学研究著作。)
- 内部控制:团体领导对成员有多大的控制能力?控制力越大越危险
- 领导正确性:领导的决定在多大程度上是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越正确越危险
- 领导信任:成员有多信任团体的领导?越信任越危险
- 教条主义:团体的教义、观点、规章在多大程度上是严格不可改变的?越严格越危险
- 强调慕道:团体有多强调吸纳新成员和劝导他人改信本宗?越强调越危险
- 分支机构:该团体有多少使用和团体本名不同名字的分支团体?越多越危险
- 财富累积:该团地有多富有,有多强调成员奉献捐款?越富有越强调越危险
- 政治力量:该团体有多渴求外部政治力量?获得了多少对外的政治力量?越多越危险
- 性控制:领导在多大程度上能控制成员的个人性生活?越大越危险
- 内部监控:团体在多大程度上控制或抑制成员获取外人对团体和团体领导的态度和看法?控制越大越危险
- 脱离控制:团体在防止成员离开或拉回已离开成员上付出了多大努力?努力越大越危险
- 支持暴力:团体成员有多认同团体领导使用或倡导使用暴力?越支持越危险
- 被害想象:团体内部对于实际敌人或假想敌的恐惧究竟有多大?认为敌人有多强大?越大越危险
- 冷酷性:团体内部对于拿团体教义、领导和团体本身开玩笑有多难容忍?越难越危险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宗教和灵性团体也不例外,有些团体一开始可能看起来像邪教一样,但在发展中逐渐融入社会,也有一些可能开始很开放,后来却越来越封闭,对成员控制越来越强。即使已经决定加入或者不加入某个团体,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团体出现比较大的变化,可能就需要重新做决定了。
BY: 清流
Blog / 神秘书会
Comments: No Comments
修行之路~成为真正的你自己 ver2.0
By Nocturn~清流 from 安見閣(anseeing.com)
以下是我喜欢的一些与修行有关的书,大部分是实际练习的指导书籍,也有一些是启迪灵性的书,因为觉得特别好,所以推荐给大家。(最近新书不少,豆列的书目也做了很大的调整,相信会比以前更有帮助。)原豆列链接:http://book.douban.com/doulist/23287/
1. 踏上心灵幽径
作者 : 杰克·康菲尔德 评语 : 能够读到像作者说话这么实在的人写的灵性生活指引真的是三生有幸。虽然作者本身所修习的内观禅,书中所讨论的话题却不仅止于此,而是广泛地涉及到灵性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如何起步,到如何选择老师和灵性团体,同时也讨论了许多初学者的基本困惑和常见的迷思误区,对几种常见的方法流派也都有提及,算是很不容易了。如果想要开始灵修的话,一定要买来读一下才好。 |
2. 观呼吸
作者 : (斯里)德宝法师 评语 : 这本书是关于上座部禅修的指导手册,并且只有讲解一种方法,就是“观呼吸”。正因为内容相当专一,因而非常详细。而且观呼吸本身是一种非常简单便捷的技巧,不需要什么繁复的条件,任何人都可以学习,因而特别适合从来没有禅修过的人做入门手册之用。即使不修而只是单纯地阅读,都能带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 |
3. 西藏生死之书
作者 : (美)索甲仁波切 评语 : 与观呼吸完全不同,这本书是来自密宗传统。主要介绍与关照死亡有关的修行,也包括一些基础修行方法,实行起来会不如观呼吸那么容易。最重要的是,书中对于死亡深刻含义的启示,以及充满慈悲的叙述。虽然第一次读的时候,我简直受不了那副宗教调调,但今天回头再看,我不得不承认,这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并且也是开示最深沉的书之一。我读了很多遍,每一遍都有新的发现。 |
4. 埃及生死之书
作者 : (美)法克伦.雷蒙德 评语 : 如果不喜欢佛法,这也许会是一本适合你的书。书中一样提供了寓意深远的对于生死的论述,但总的来说宗教性并不强,叙述更为贴近常人的生活,同时更倾向于西方传统,因而重视Higher-Self以及“守护灵”。若只是寻求对于生死的了解的话,这也许是一本比《西藏生死之书》能够给人更多空间的书。唯一的遗憾是,书中几乎没有提及什么修行方法,而只是纯粹的开示而已。 |
5. 心悟 心灵之旅
作者 : 大卫・冯塔纳 评语 : 这也是一套任何人都可以阅读的书,《心悟》简单地讲解了各种传统的冥想,《读梦》则主要是对于梦的练习。由于本身就是很薄且入门的书籍,《心悟》对于大部分传统都是点到即止,幸而练习方法就介绍得很多,几乎每个传统都由提供,且都很简单易行,对于还不想选择修行传统又想开始冥想的人非常合适。至于《读梦》,可能是目前市面上入门书籍中与梦的操纵、修行、孵化有关实行内容最丰富的书了。这一系列两本也是我的冥想入门书,相当令人愉快的小册子。 |
6. 弓和禅
作者 : (德)赫立格尔 评语 : 这是一位德国人写的修禅心得。说来惭愧,现代国人对于修行和禅的理解,跟当初的这位摸不着门的老外也差不了多少,搞不好还不如人家。所以这本书拿来了解下如何入得门去,我觉得正正合适。不论练习什么,修行的过程都是大同小异的,作者将他五年弓道稽古的心路历程汇聚成着薄薄的一册,却足以让有心修行的人引以为鉴。书中记录了作者在修行中付出努力和坚持,也记录了作为修行人必入的歧途异路和最终的豁然开朗。于此种种,未经的人自希望了然于胸,经过的人必然能会心一笑。 |
7. 与神对话(第一卷)
作者 : 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评语 : 《与神对话》是一个系列目前有7本,基本上可以说是西方新时代思想集大成之作,讨论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新时代思想中的主要话题。而且作者的语言总的来说还是正常的生活用语,先在这一套中读几本再读其他新时代的书,会觉得思路比较清晰。至于是不是“神”说的,那你就看你自己怎么认为了。另外因为该系列着重讨论概念、观念和理论,较少提到实践方法。 |
8. 奇蹟課程
作者 : 海伦·舒克曼(Helen Schucman) 评语 : 看起来是基于基督教传统的灵修方法,其实是各种各样的心理方法和修行方法大杂烩的结果。用肯定和信心来进行内在转化,最终达到奇迹般的效果。对于不信主的人来说,接受起来也许会有些困难,如果本身有对上主的信仰,那就再适合不过了。课程循序渐进,而且因为本身就是为了让现代人修持来写的,对于现代人也就相当平易近人,非常容易上手,只是和所有修行一样需要坚持而已。 |
10. 瑜伽之路
作者 : 韩德 评语 : 作者是韩德,不过书中记录的是辨喜的观点。基本上辨喜可以被当成超个人心理学之父吧。虽然James是名义上的“之父”,但他其实也不过是跟辨喜学的而已。辨喜是印度教复兴和将印度教介绍给西方的一个关键人物,又是著名灵性导师的徒弟,所以如果说是推荐以瑜伽为灵修工具的入门书的话,这本书就还不错。 |
BY: 清流
Blog / 清流的塔罗经验谈 / 阴影手记
Comments: No Comments
清流的塔罗经验谈· XIV 节制
By Nocturn~清流 from 安見閣(anseeing.com)
同学们都这么急着看节制,那我就先写节制好了。之后已经安排了两篇更新,所以估计各位看到恶魔的时候已经是下下月了……
“节制”这张牌的名字本身就是关键词,所以理论上来说应该好解才对。但问题就是“节制”这个关键词实在太宏观了,往实际情况上对,往往对不上,因此也就带来很多麻烦。其实对于这张牌,抓住感觉还是最重要的。节制像什么感觉呢?你可以想象一个乳白色、两个手掌大小、稍微有点软但还是有硬度的、正方形圆边橡胶块。想象一下它会是怎样的触感,掉在地上会怎样,摆在那里看起来又如何?节制给人的感觉差不多就是那个样子。
塔罗牌中的“节制”这个概念和我们的“中庸”很类似,颇有点儒家风格,讲究做什么都要适度。做人要有礼,不要多,不要少;一碗水端平,不偏左,不偏右。自己和他人都要顾到,外缘和内因都要平衡。但这种平衡和正义中的平衡有所不同。正义的平衡,更注重在逻辑和实物上;而节制的平衡更注重心灵感觉。所谓处世圆融,懂得做人之道,不强打压,全靠以德服人,差不多就是节制的境界了。
节制尤其强调人的内外统一,不仅仅是言行一致,还要心中所想和手中所做一致,甚至要灵性与世俗统一。如若一心想做音乐家,却为了金钱做了财务分析师,便是不符合节制的原则。抽到节制牌,永远要先扪心自问:我内心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然后遵从自己的本心。而且,节制牌的出现也提醒当事人切勿被世俗框架所累,只要换种方法灵活应对,即使看来不现实的内心愿望,也可能以某种方式实现。如上面那个案例,若当事人是热爱音乐但已经过了练习乐器的年龄且身在商界,则可以转投乐器行或唱片行门下,或做音乐经纪人,这样热爱音乐的心灵便以某种形式得到了解放和实现,当事人身心合一,不论对其身体或灵魂的健康都将会非常有好处。
另外,节制也代表结合,但这种结合不是世俗的结合,而是灵性的结合,是炼金术中的红国王和白皇后的结合,它象征着对立元素完美结合产生的哲人石的过程。在节制牌下结合的两个人,必然是因为灵魂相互吸引,与纯粹的恋爱关系有很大区别,这段在世俗看来很可能平淡无奇的关系,却能给两颗心带来灵魂的慰藉。但是也不得不说,节制与心灵密切相关,所以是一张非常偏向灵性和灵修的牌,在俗务方面,抽到节制就不要指望短时间内有太大起色。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找准方向,确定你做的是你想要做的,仅此而已。
逆位的节制代表一个人与其灵魂的分离。不论这个人在做什么,不管他做得多成功,基本上他其实都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逆位节制带来一种强烈的虚无感和无意义感,因为当事人已经与他的本源分离。树冠再繁茂,失去了根的滋养也是枉然;没头的苍蝇,靠到处乱撞永远飞不出房间。此时当事人一定要坐下来,重新回到最基本的问题上:我内心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我如今所做的是否与我的真心相一致?每个人都是一颗种子,只有在适合那颗种子的土地上播种,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别人的沃土不一定是你的沃土。
BY: 清流
Blog / 清流的塔罗经验谈 / 阴影手记
Comments: No Comments
清流的塔罗经验谈· XII 吊人
By Nocturn~清流 from 安見閣(anseeing.com)
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写吊人和死神的顺序稍微有了些变化,结果发完了死神才突然想,自己怎么在正月里发死神的文呢?真是不识实务。不过发了也就发了,懒得再删。吊人我个人觉得其实不是太难的牌,一副头朝下脚朝上的惨样,只要正逆位别都跟着搞倒,论断应该问题不大。但为了保证塔罗经验谈系列的完整性,还是来写一写好了。
吊人的关键词就是“牺牲”,一个关键词基本涵盖了大半吊人的含义。吊人的牺牲大多是自愿的。在古代,作为底层人民,被拿去当作宗教祭品献祭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是件很光荣的事情。所以虽然旁人看来这样倒吊的姿势辛苦的半死,吊人们自己却大多是自觉自愿,甚至潜意识里乐在其中的。感情牌阵抽到吊人的最常见情况就是“苦情”,当事人不是爱上了不爱他的人,就是爱上了不能在一起的人,如果理智考虑,怎么也不应该让这段感情继续下去,但不论亲朋好友怎么劝,当事人就是宁可撞个头破血流也不回头。为什么?因为这么做他高兴。就算痛苦,那也是他要的痛苦,旁人无权也无力阻止。
从亲朋好友的规劝上,我们就进入对吊人社会视角的解读。吊人如此自我牺牲,社会对吊人评价其实却很糟。吊人是一张上下颠倒的牌,吊人所看到的世界和常人看到的世界根本是完全相反的。积极地来说,吊人给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你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因此吊人可以说是一张适于守静思考的牌。但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观点跟常人都不一样,常人会如何反应呢?当然就是不理解、不认同、不支持了。这一情况在反伟特的牌面上表现得更极端——吊人面前的一群人已经对着他骂起来了,而此时“不辩驳”可以说已是吊人的上上策了。
吊人的牺牲最终是否值得,此时并没有人知道,但无论如何,吊人都将无法摆脱他已做的选择而继续牺牲下去。因为其实将他吊在十字架上的并不是绳索,而是他自己的心。人是会改变的,但却甚少会突然改变。走到这一步的吊人只会顺势走下去。也因此吊人牌的时限通常比较长,在这段时间内无论问卜为何都不会产生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对于希望有所作为的人来说,吊人像一个泥沼或一潭流沙,陷进去就不易自拔,而对陷在流沙中的人来说,轻举妄动才是大忌。除了思考还是思考,除此之外这个时期做什么都不安全。
和大多数逆位解释一样,逆位的吊人不如正位积极。如果说正位的吊人还是为了自己所钟情的事物而牺牲,为了凡人不能理解的理想而奋斗的话;逆位吊人就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了,他只是在凭空牺牲。吊人逆位就好像不会玩股票的人跟风把钱投入股市打水漂,等明白过来,即使痛心疾首也早已被套牢。现在出市便是血本无归,即使再买卖也是凭空折损手续费,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牛市到来的一天才能解套。
BY: 清流
Blog / Portfolio / 千夜谈
Comments: No Comments
冥想灵修与心理治疗
From “Even the Best Meditators Have Old Wounds to Heal” by Jack Kornfield in Paths Beyond Ego
Translated by Nocturn~清流 from 安見閣(anseeing.com)
对大多数人来说,冥想和修行不会解决你的所有问题。它能够成为你开放和觉醒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不会是全部。我以前相信冥想和修行可以引领我进入一个高层次的宇宙真理之中,而心理学、人格、还有所有我们的“小把戏”都是与之无关的低层次事物。但经验和非二元的实像告诉我,事情并非是我想象的那样。如果我们希望结束痛苦,发现自由,我们就不能把这两个层次全然分开来看待。
对于意识来说,我们身体和思想的各个部分都是半分隔的。对某一方面的觉知不会自动迁移到其他方面,尤其是当我们怀有深刻的恐惧或曾经受过深刻的伤害的时候。这一点对每个人都适用,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因此,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冥想者对于自己的呼吸和身体有深刻的觉知,却对感觉一窍不通,或者深刻了解意识和思维如何工作,但在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方面毫无智慧。
觉知只有在我们愿意关注我们全方位的痛苦的时候才真正有效果。这不是说我们要陷在自己的过去中,而是说我们应该学习如何应对和解决自己过去的巨大痛苦的障碍,以便将自己解放出来——而这类工作最好是在心理治疗中完成。
冥想和灵修很容易被用来压抑感觉和逃避生活中的困难。面对痛苦是很困难的。很多人拒不面对他们痛苦的根本个人和心理原因,因为经历和面对身体上的疼痛、我们的过去、以及我们的有限之处本身确实相当痛苦,这种痛苦甚至比在静坐的时候面对那些普遍的痛苦还要来得痛。我们害怕自己,害怕自己的痛苦,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用它来促进自己的灵修和打开自己的心。
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人生,问自己:“我的哪部分觉醒了?又有哪部分是我在逃避的?我利用灵修来隐藏那些部分了吗?我在哪方面比较有自觉?而哪方面是我仍然恐惧、纠缠、禁锢的?”
在很多方面,用好的西方疗法来处理比用冥想要来的迅捷成功得多(如面对悲痛和完成遗愿,沟通和建立成熟的人际关系,性与亲密关系,事业和工作问题,特定的恐惧症,早年心理创伤等等)。我们的这些重要方面不能仅仅被当成是“人格问题”。弗洛伊德说他希望帮助人们去爱,去工作。如果我们不懂如何去爱,不能为这世上做有意义的工作,我们的灵修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在这些方面,冥想固然能有所助益,但如果你静坐过后发现仍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时候,找个好的治疗师或者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当然,也有很多平庸的治疗师,很多疗法水平有限。跟冥想一样,你得去找最好的。除了四、五十年代的传统心理疗法,现在也有很多新的治疗师发展出了很多具有灵性基础的疗法,如精神综合(psychosynthesis),赖奇呼吸工作(Reichian breath work),沙盘游戏(sand play),以及所有超个人心理学疗法。好的疗法就和好的冥想方法一样,用觉知来释放恐惧和依恋,驱散迷惑和不必要的痛苦,治疗心灵,而不是专注在我们的个人故事上。通过一些超个人心理学方法,一个人有时候能够实践最深的无私和无执。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为了心理治疗放弃冥想呢?不。心理治疗也不是完全的解决方法,只有意识(consciousness)本身才是。但意识的成长是螺旋的——如果你追求自由,那么我能告诉你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这一点。有些时候内在的宁静是必要的,而接着就要将外部生活整合到这种宁静之中,当然也有些时候,我们会需要从心理治疗师那里得到帮助。
这些事情都是灵修中同样重要的阶段。并不是先发展出一个自我,再放开它,发展与放开是同时发生的。任何灵修阶段都可能包括三摩地和寂静,接着是对于家庭历史与创伤的经历,然后是将其放开,然后是更多个人问题的出现……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灵修的一部分,而最重要的是面对这一切的勇气。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发现我们追求的对自我和对地球最深的疗愈。
PS: 翻译的时候awarenesss, meditation, mindfulness和consciousness在不同情况下进行了不同的翻译处理。
PS PS: 本文作者Jack Kornfield主要进行的是佛教系的修行,其经验不保证对其他信仰和灵修系统也适用。
BY: 清流
Blog / Portfolio / 千夜谈
Comments: No Comments
Kübler-Ross的死亡/悲痛阶段理论
By Nocturn~清流 from 安見閣(anseeing.com)
这一次作为塔罗经验谈·死神牌的辅助材料,清流来简单介绍一下Kübler-Ross的死亡/悲痛阶段理论。这个理论其实非常简单,主要内容就是Kübler-Ross发现人在面临死亡(Kübler-Ross的研究主要还是关于肉体死亡的)的时候,通常都会经历五个心理阶段。这五个阶段分别是:否认、愤怒、谈判、抑郁、接受。清流会结合下面这个视频来说明。视频是英文的,不知道谁做的,我大概翻译了一下,因为很口语,我英文水平又很一般,所以只是意译。之所以一定要给大家看这个视频是因为,这个视频真的很搞笑,讨论死亡论题时候,我们需要一些轻松气氛。而且基本上没有人看完这个视频还记不住五个阶段是什么的。
阶段一:否认
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估计根本就不是流沙,到时候大家可以一起聊一下这事乐一乐,呃……(心虚了)
[通常这个阶段是不可能持久的,早晚当事人都会意识到确实有问题。]
阶段二:愤怒
这TMD太完美了!混蛋流沙!混蛋丛林!我现在简直想找个人揍他的脸!TMD!TMD!啊啊啊~这个混蛋丛林!啊啊啊~(吡声是由于美国电视台有七个脏字不许说,如果电视节目中出现会用吡声掩盖,视频作者为了搞笑也这么干……)
[这是愤怒情绪大爆发的时期,当事人看什么都绝对不会顺眼,而且会把这种愤怒投射到他周围的所有人事物上。]
阶段三:谈判
你在那吗?上帝。这是我,长颈鹿。如果你再给我个机会把我救出这个流沙,我保证,我保证,我再也不会在你的塑像上放xxx(这里真的听不清,反正这条件非常诡异)……你觉得怎么样?
[当事人会开始放弃一些东西以换取生存机会,他的谈判对象可以是医生、亲友,也可能是上帝。基本上这时候当事人已经开始接受自己会死的事实了,但还是存有侥幸心理。]
阶段四:抑郁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妈妈啊~~~(这个真的很好翻)
[这时候当事人其他逻辑和社会功能基本不运作了,完全沉浸在悲痛之中,理想状态下,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也会逐渐发现自己生命中珍贵的东西,并重新发现爱。]
阶段五:接受
你知道吗?我觉得这事OK。我打赌天堂上都是好吃的嫩叶,每个人都有个靓妞~上帝,带我走吧~让我见证你的荣光~~什么?我好像到底了……TMD……(结尾纯属作者恶搞……)
[这时候当事人已经为死亡做好了准备,这也是最平静与安详的时期,死亡的庄严与净化能量会在这时候显现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正在经历死亡过程的当事人,或者在为亡者哀悼的亲友都会经历五个阶段,这也是为什么这个理论叫做死亡/悲痛阶段理论,而不仅仅是死亡阶段理论。另外,即使我们已经知道整个流程是如此,我们也不能强制加快或减慢这一流程,显然这个流程有自己的节奏。而且研究还发现,取决于死亡到来的迟缓,这个流程也会自动加快或减慢,所以我们实在是无需担心达不到最终阶段的,只不过过程中的心理痛苦肯定是难免的。
BY: 清流
Blog / 清流的塔罗经验谈 / 阴影手记
Comments: No Comments
清流的塔罗经验谈· XIII 死神
By Nocturn~清流 from 安見閣(anseeing.com)
巴巴变我觉得是不可能恢复了。以后国内还有没有可能出现可以使用外链的服务还不清楚,国外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都不能用。这次我暂时先传到flickr(因为实在没有其他选项了),各位先试试凑合着看吧,看不到也不过是和用巴巴变一样的结果而已。不过看不看得到都给我个信儿。
—————————————————
由于某些特殊的个人原因,清流决定先写死神。此文是送给清流一位好友,希望他会喜欢吧。倒吊者会在下一次补给各位。
死神这张牌其实并不难,相信没有人会搞不清死神的关键词——死亡。只不过这个死亡却能以很多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导致这张牌在论断中有时也相当棘手。通常当我们想到“死亡”的时候大多都只会注意到肉体的死亡,比如事故、病危等等,但其实在塔罗中,这类灾难性事件更多时候是用塔来代表的;而死神所代表的更多是其他形式的终结,而且这种终结可以说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不停的发生着(当然,在其他如塔、宝剑十等牌辅助的情况下不排除论断个体死亡的可能性)。离开一个公司可以说是一个终结,写完一篇论文也可以说是一种终结,甚至你晚上去了一回死皮都是一种终结。大到合同结束、婚姻关系终止,小到你晚上睡觉早上起床,我们每时每刻都与这种终结共存着,所以抽到死神牌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可是人都是害怕改变的,正是对于改变的恐惧制造了人们对于自己所熟悉模式的终结的恐慌,也因此“如何面对改变”其实才是死神牌中真实的课题。在正位死神的情况下,当事人通常还是有能力面对即将到来的改变的,占卜师要做的无非只是提醒当事人改变已经来临了,要为此做好准备而已。而且由于死神是大牌,这种改变说到底还是无法抗拒的,甚至是当事人自己邀请的(比如自己提出辞呈)。由于死神牌所带来的急剧改变,当事人必然会经历一系列与“死亡”这一论题有关的心理过程,关于这个过程的大概流程,请参考Kübler-Ross的死亡/悲痛阶段理论。
随着死亡一同而来的,是它的对立面“新生”,类似的情况我在正义牌中也讲到过。其实有不少大牌的解释和解决方法中都暗含着该牌基本牌意的对立面,大家有兴趣可以研究探讨一下。物质是不灭的,能量是守恒的,当旧有形式无法再适应新的环境、为新的需求服务的时候,旧有形式就会解体,而随之而来的,就是新形式的诞生。明天在实质上并不一定总是更好的,但是新的形式总是能更好的反映当时的状况,因为这正是它诞生的原因。
正位的死神牌本身并没有明确指示出这种改变究竟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虽然由于人天然的对于改变的抗拒,当事人大多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心理反应,但事实情况其实不一定是负面的,在论断中占卜师还是要依赖其他牌来得出详细的论断。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说单张牌占卜其实是最难的,在没有其他牌辅助参考的情况下,尤其是大牌,论断可能性实在太多,单张牌实在很难说明什么具体问题。
就以死神这张牌来说,曾经有一个朋友找我占卜,问他和他女朋友的恋人关系未来发展怎样。虽然我当时用了牌阵,但当初占卜时过于专注在单张牌的解释,牌阵在未来位置出现了死神,当时我朋友又比较迷茫,我就论断了他们两个可能会分手。但事实情况是,半年之后,他们结婚了。结婚确实也可以是恋人关系的一种终结,因为以后他们就是夫妻关系了,但这一点单看死神牌绝对是怎么也想不到的。也因此在占卜时,明确详细的问题是相当重要的,说到底牌阵是针对于该问题的解答,尤其是解读现实物质世界的情况的时候,读牌真的是要死死扣住所提问题的,这一点绝对不能马虎。
死神的逆位与死神的正位本质上并没有太大不同,一样是剧烈的改变,一样是旧有模式的解体,而不同的是当事人的主观态度以及这一改变所需要的时间。由于逆位抗拒和拖延的本质,逆位情况下,当事人主观上大多希望推迟改变、维持现状,即使挽回已经很明确是不可能的了。而当事人这一举动的唯一后果就是拉长改变所需要的时间,同时也拉长了其痛苦的时间。该来的总会来,倒行逆施所带来的只会是自我折磨甚至是毁灭的后果。
BY: 清流
Blog / 清流的塔罗经验谈 / 阴影手记
Comments: No Comments
清流的塔罗经验谈·XI 正义
By Nocturn~清流 from 安見閣(anseeing.com)
经过与blogbus工作人员的沟通,被锁的8篇文章已经解锁了,而且这篇也能够以简体字发出去了。那么我就暂时在这儿再看看吧。感谢大巴。接下来就该解决大家看不到图片的问题了。考虑要不要从巴巴变换到flickr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命运之轮开始,大牌就进入了更加非个人的领域。你可能没做过女皇,当不成魔术师,但你绝对不可能没见过诱惑,没和人起过争执。而大牌的第二部分就更多地探讨了这些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个人和社会事件。
说到正义就不能不提塔罗的编号问题,原本正义的编号是VIII,而力量的编号是XI。伟特塔罗的创作者伟特先生为了让塔罗编号能够跟他在神秘主义结社金色黎明(Golden Dawn)里面学的神秘主义理论对应上,就生生把这两张牌给调了位置,以至于现在大部分以伟特塔罗为设计基础的塔罗中正义都是第11号。金色黎明的神秘主义理论这里就不多谈了,谈了也未必对解牌有多大帮助,只是各位知道塔罗有过换编号的情况,在用数字学往塔罗上套的时候谨慎些就好了。编号这种事情,其实不一定的。
正义这张牌再次体现了塔罗所依托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背景,如果塔罗是中国人发明的,正义这张牌很有可能会被一张叫做“和谐”的牌代替。这体现了两个不同社会价值取向的不同。在西方,社会正义(social justice)的位置之高简直是我们国人无法想象的,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一提到社会正义,马上上纲上线了,这和我们的“和谐”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作为西方社会里如此重要的一个概念,正义也就必然会在塔罗里面。
可是,正义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其实没人说得清。究竟怎样才算实现了社会正义?恐怕各人也有各人的看法。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义”也就演变成了口舌和纠纷。双方各执一词,都秉持著自己的正义不放,要想下一个公断其实是很难的。小到朋友拌嘴,大到国际诉讼,正义可以表现一切争端。这是一张颇为正式的牌,大多只会在社会生活的事件中出现。如果私生活(如恋爱)抽到这张牌,就要质疑一下是不是真有感情存在了,搞不好是双方离婚在分割财产。
既然正义与否很难衡量,那只有注重方法手段了。正义这张牌主张秉公办事,符合逻辑和遵守流程是这张牌的根本。不论求问为何,如果你一直遵纪守法,该做的都做了,不该做的一概没做,那就会顺利过关,这张牌的出现也无非是一点小波折;否则可就要小心被正义之剑砍到了。当正义牌出现在人际纠纷中,逻辑与流程会更加难衡量,此时的解决方法往往要回到“和谐”上去。其实在讨论塔罗的文献中,在谈到正义的时候,同时也经常会谈到和谐(harmony),因为这真的是一对共生的概念。我们经常以为打破了其中一方才能够促成另一方,西方人为了正义而打碎和谐,我们为了和谐而打碎正义。但就这两者而言,其实一方不存在的时候,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
正义的逆位明显是当事人违法乱纪的表现。如果当事人是被告,估计会败诉;如果当事人是原告,估计也告得相当心虚,要小心翻船。万事自有因果,做了坏事,总有一天会砸回自己头上,现在就离那个时候不远了。另外正义逆位也可以表示纠葛或争纷不合逻辑,或者我们简单一点说,就是这已经不是在辩论,而是纯粹在“人身攻击”了,搞不好还能上升到“武装斗争”。各位务必记得躲开疯狗,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肉包子打狗虽然肉包子是有去无回了,但狗也去了嘛,反正狗不能一边咬包子一边咬你,趁狗吃包子的时候赶快开溜,破财消灾吧。
BY: 清流
Blog / 神秘书会
Comments: No Comments
亚伯拉罕宗教及其神秘主义入门书单
本列表是清流看Naropa University这些课的教材要求和推荐书目总结出来的。仅供参考。
宗教概论
A Seat at the Table Huston Smith
Eight Theories of Religion Daniel Pals
Girl in the Tangerine Scarf Mohja Kahf
Religion: The Basics Nye, Malory
犹太神秘主义
Jewish Mystical Testimonies Louis Jacobs
Major Trends in Jewish Mysticism Gershom Scholem
Meditation and Kabbalah Aryeh Kaplan
The Essential Kabbalah Daniel Matt Harper Collins
Zohar: Book of Enlightenment Daniel Matt
伊斯兰冥想传统
Approaching the Qur’an (2nd edition) Michael Sells
Islam: The Straight Path John Esposito
Women and Gender in Islam: Historical Roots of a Modern Debate Leila Ahmed
Learning How to Learn: Psychology and Spirituality in the Sufi Way Idries Shah
Essential Sufism Robert Frager
基督教神秘主义
An Invitation to Contemplative Life Merton, Thomas
Love Burning in the Soul: The Story of the Christi Harpur, James
Meister Eckhart, from Whom God Hid Nothing: Sermon Eckhart, Meister
Quaker Spirituality: Selected Writings Griffin, Emilie & Steere
The Wisdom of Jesus Bourgeault, Cynthia
Visions and Longings: Medieval Women Mystics Furlong, Monica
Wrestling with the Prophets Fox, Matthew
圣经诵读(Lectio Divina)
Biblical Foundations of Spirituality Barbara Bowe
The New Oxford Annotated Bible with Apocrypha Michael D. Coogan
The Prophetic Imagination Walter Brueggemann
Tools Matter for Practicing the Spiritual Life Margaret Funk
跨宗教对话
Crossing the Threshold of Hope John Paul II
Dialogue and the Art of Thinking Together Isaacs, William
Encountering God Eck, Diana
Speaking of Silence Szpakowski, Susan
BY: 清流
Blog / 神秘书会
Comments: No Comments
中国人的成长与心理:Beyond the Chinese Face
By Nocturn~清流 from 安見閣(anseeing.com)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对于中国人心理的学术研究多集中在80年代。这是清流在附近图书馆能找到的最近的一本关于中国人心理的学术论著,出版时间为1991年。该作者还编著过一本Psychology of the Chinese People,讲得更详细,作者群主要是香港和台湾的大学教授。那本书出版时间是1986年,2008年有再版。无论如何,这方面研究文献居然如此少还是令人有点惊讶,看来很多跨文化交流说到底还是瞎子摸象。
清流觉得作者说的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是从外人的眼中其实可以看到很多自己看不到的盲点。比如从前跟白人同学讨论的时候,他们总是因为自己的文化没什么特别之处而感到沮丧,我告诉他们白人文化是所有主要文化中唯一崇尚个人主义的,他们对这个答案貌似相当满意。所以我想可能我们也有一些自己的盲点吧,中国人研究中国人,永远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本书研究对象确切地说是“华裔”,其中的“中国人”包括我们所谓的大陆、香港、台湾人民以及海外侨胞和外籍华人,事实上作者的很多研究样本都是美籍华人。作者认为这些人之间是有共性的。
总括—中国人的主要背景:
1. 中国人相信等级制度是自然、必要和不可避免的,且人生来就不是平等的。混乱和无政府主义比严酷的政府更糟。
2. 中国人不平等的基础是成就(尤其是学业成就)、财富和道德。在政治问题上道德形象尤其重要。
3. 中国人认为法律是严酷、人造的而且不适应社会变化的。听从智者的判断是管理个人、社会和政治关系更好的办法。
4. 中国人相信人在关系中才存在。儿童社会化的目标是习得互相依赖的习惯和保护人际和谐的必要社会技能。家庭是主要的支持来源,而每个人对家庭也都有承诺和责任。
5. 由于象形文字的使用和对学业成就的重视,中国人重视整体认知、细节、记忆力和保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儿童的社会化过程
@ 中国的家庭观念重,很强的家庭关系从出生甚至延续到死亡之后,子女有责任赡养父母,家庭问题都非常敏感。很多中国人从小就学会了不生气和忍耐以维持家庭关系,由于社会支持缺失,中国人基本上都感觉脱离了家庭支持很难生活。
@ 不同民族在性情上的差异有一定基因原因。有研究显示,中国婴儿比其他婴儿更安静、更好哄。
@ 中国婴儿很少挨饿,从精神分析角度考虑,就是口唇期满足过度,会造成贪吃和依赖性强的人格。确实中国人也特别重视吃,重视互相依赖。
@ 传统上中国婴儿经常是家庭中心,被家人围绕,婴儿因此从小开始接触很紧密的人际关系。现代由于中国人开始把婴儿交给保姆和育幼院,这部分中国婴儿并没有接受到传统的中国家庭照顾。
@ 中国人和西方人一样,认为过于专权的父母或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不好,但看来双方对于多专权叫“专权”,多溺爱叫“溺爱”显然有不同的定义。
@ 婴儿小时候穿的衣服就很限制其肢体活动,而且婴儿能够活动的范围也比较小,如果婴儿活动范围过界,家长一般不用说的,而是直接把婴儿抱回来。
@ 从上幼儿园开始,中国儿童开始接触残酷的社会竞争,家长一般协助学校让孩子变得更守纪律更“听话”,以便孩子能够尽早集中精神学习知识。幼儿园基本等于学前班。
@ 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儿童一致、严格的幼儿园生活令人诧异,而且在世界各地居然都一个样。
@ 对于孩子的温暖关怀和纪律控制是两个儿童时主要的考量变量。
@ 中国孩子的小学生涯主要有三个主题:对攻击性的控制,对性的压抑和对成就动机的培养。
@ 对攻击性的控制主要由于孩子不良行为可能对家庭形象和和睦造成不良影响,以及人的行为要符合中国社会对于不同的性别、年龄、称谓的人的传统行为模式规定,而且欺负别人的孩子最后也落不到什么好。总的来说中国孩子的攻击性比其他孩子攻击性低,而整个中国社会对攻击性行为的容忍度也非常低(包括言语攻击,带有攻击性的运动项目,实际的攻击行为等等)。
@ 家长管教小孩的方式没有特别的普遍一致性,不过每个家长都有自己一套方法管教小孩。
@ 性搞不好会在家庭里闹很严重的矛盾,所以中国人对性相关的事情都比较压抑。中国性方面的研究少得可怜,因为所受教育,中国人一般不愿意研究性,而外国人则不太愿意问中国人性有关的问题,免得冒犯他们。
@ 相比性方面的研究,成就动机方面的研究则多得离谱,在中国追求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这种情况也算合理。
@ 在中国文化中,一个人的成就一般被认为是整个一组人的成功(比如家庭、乡邻)而非个人成功;一般成功与否都是由他人而非当事人定义;潜意识研究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显示,中国人潜意识里一般都是个人主义的,但意识里一般都是集体主义的;男孩的成就动机一般来自家人对其的呵护,而女孩的成就动机一般由于家人对她不好。
@ 中国孩子的成功与否基本根据其学习成绩决定,其他都是次要的。主要原因是传统中国社会的主要且唯一的社会流动手段是科举考试,考试成绩可以促成令人惊异的社会流动。
@ 中国孩子学习压力很大,很多来自家长,孩子拼命学成绩好,在世界各地都一样。
@ 讽刺的是,研究显示家庭越不专权的中国孩子长大以后成就越高。
@ 中国人一般都潜意识对饥荒和政治因素感到恐惧又无奈,而财富就成了他们唯一的缓冲物。
@ 孩子从小就被培养要勤奋,中国人相信巨富或许不可得,但中等程度的财富是可由勤奋获得的。
@ 中国人是通过与人的关系来定义自己的,这是通过早年和人父母亲人的紧密关系习得的。
@ 圆桌,睡在一起,和家人晚上一起出去吃饭玩乐,家长看着写作业,在外孩子不断接到的母亲的电话……中国人家庭中的相互依靠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这样的关系让他们觉得在家庭里是多么好,离开家庭是多么不好。
@ 很多中国的教育模式和孩子的行为模式在西方都被认为是不健康的,但在中国却被认为是社会适应良好的表现,对于同一现象的态度不同导向不同结论,如果真是社会适应良好的话,那西方发展心理学恐怕要好好改写一下才行。
@ 相比女性在抚养子女中承担的更多责任,父子关系在中国社会中却是被更常强调的,因为它影响传宗接代。和父亲关系不好更容易导致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
中国人的智力与思维
@ 要注意的是,没有任何跨文化智力测验是中国人领导做的,由于不同文化对智力的定义和开发方式不同(比如在中国学习中,记忆背诵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西方人一般不重视),西方开发的智力测试不可能普适与所有民族和文化,成绩的有效性有限。
@ 研究没有显示总体上中国人的认知能力比其他民族的人高(当然也没有比他们低)。
@ 中国人更倾向于整体认知,更倾向于根据事物之间关系进行分类;美国人更倾向于把事情分解认知,倾向于根据事物本身特征进行分类。
@ 中国人思考更依赖感官和具体实际的事物,这会降低创造力。这种习惯思维造成中国人在创造力测试中普遍得分比较低。而且创造力虽好,却容易打乱原来的固有秩序,中国人显然不欢迎。所以中国人的学习模式都是“添砖加瓦”而不是“自主创新”。
@ 中国孩子不被鼓励提供没有往例的解决方法,所以中国人经常都没什么发现精神,不太会研究新情况和做实验。由于社会不鼓励,中国孩子一般比西方孩子更晚学会形式运算思维(皮亚杰的发展阶段最后一段)。
@ 考试没什么口头成分,学生上课也不表达,整体上中国人独立思维和辩论的能力比较差。
中国人的社会行为
@ 中国人在描述自己的时候不像美国人用那么多好词或者说正面的词。
@ 他们在考虑自己的形象的时候更倾向于考虑自己与其他人群组的关系,更多地提到其家庭角色。
@ 中国人在描述自己和别人的时候常用的标准都差不多,主要是:合群还是自我中心,是否有竞争力,外向还是内向,是不是自律,乐观还是悲观。这五个标准中,中间三个标准美国人在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时候都不太提到。
@ 在说到社会事件的原因的时候,中国人更倾向于归因于外部原因。这没什么新奇,因为根据目前的中国社会结构,中国人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公开与权威对峙对他们也没什么好处。
@ 社会行为的两个重要考量变量是控制(control)和结合(association)。
@ 中国人普遍在独裁/专制方面得分较高,因为中国社会等级结构明确,权威不可侵犯。
@ 农业为主的社会普遍相信资源和产品的供给是一定的,因此每个人都在和其他人竞争。中国人与血亲和地缘组织关系非常紧密,和外人则没什么关系。如果所在圈子有人成功,他们自己也觉得成功,相反则他们自己也觉得丢脸。
@ 中国人信任自己小圈子里的人,对外人则基本不信任,所以对内对外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另外,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一般不认为人生来平等,关系是最重要的。
@ 中国人的价值观正在由传统的向更西方的改变,不过对于成功和成就的追求永远不变。
@ 各种华人文化价值观差别其实非常大,如在集体主义上,新加坡、香港、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位置分别是10,7,4,1。
@ 有些外国人比中国人自己还要忠于“中国文化”。
@ 由于价值观经常是变化的,不能单独用价值观解释任何跨文化问题。
@ 各个文化的情绪反应本质上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中国人在表达情绪上有更多规矩。
@ 中国父母普遍认为孩子成绩不好是不努力,很少认为是天赋不够。
@ 中国人对自己的成功更少夸耀,也更少反对别人对他失败的谴责,这固然有中国对谦虚的重视在里面,但连匿名问卷也是这种结果,说明中国人普遍认为个人因素在成功中占有更小比例。
@ 和其他国家人一样,中国人也潜意识里认为长得好看的人更有能力。
@ 中国人对西方人不分国别一概有正面印象。
@ 虽然男女平等讲了很多年,由于中国传统的男女刻板印象,中国女性仍被养育孩子等家事缠住,政治上基本上没有女性参与,女性工资少,一经济危机首先被开掉的就是女性员工。
@ 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是一样,如果觉得对方有竞争力就更会和对方做生意交朋友。不过中国人觉得性格好比外向更重要。
中国的组织化生活
@ 清流:很有趣的是,在中国人研究基督教是如何促成西方经济发展的时候,外国人研究的是儒家思想是如何促成近些年中国的经济飞跃的。
@ 简单来说,中国不管怎么办企业,办得都像家族企业:决定权落在某些个人之手,分工不明确,人际关系特别重要。
中国风格的精神病理学
@ 西方诊断不一定在中国文化下也适用,西方对一些障碍的定义由于过去研究样本过于狭窄可能也需要改写,另外文化偏见也可能造成某些障碍的诊断率比其他的高。
@ 精神和心理病理学在中国中断了很长时间,因为以前人们都认为心理障碍是“思想政治问题”。
@ 观察发现,中国人就算是得了精神障碍或者有了心理障碍仍然是集体主义社会导向的,跟西方人相比,他们对家人和医师的态度更合作。
@ 对于社会网络比较多的中国人,这些社会网络会帮助他们预防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的发病。中国人最大的压力来于成就压力,很多孩子的反社会行为、焦虑、身心失调都是升学压力造成的。
PS: 有一些很有趣的发现,比如中国人对个人的勤奋和努力非常重视,但是在对成功进行归因的时候又倾向于外部归因,一个人的成功也通常被归结为一组人的成功而非个人成功,这潜在上是会有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