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清流

Blog / Portfolio / 千夜谈

Comments: No Comments

By Nocturn~清流 from 安見閣(anseeing.com)

声明: 由于本文话题特殊,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为帮助读者对“自杀干预”这一心理学话题有一些基本概念。作者清流不保证按照本文实施即可100%防止自杀死亡事件,同时也无意进行关于“自杀”或“自杀干预”的道德讨论。

大概每个人都曾经遇见过或者间接听说过自杀的案例。自杀在很多国家都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其直接导致的死亡人数可以超过癌症,超过交通事故,超过许多我们认为严重致命的死因。尤其是在社会畸形和动荡的时候,自杀死亡率更会进一步攀升,可以说自杀率从某种角度来说也能够反映一个社会健康与否。许多传统宗教为了预防自杀把自杀列为“罪孽”,而现代许多人则认为自杀是懦弱的表现,但无论旁人如何看待,当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极限,看不到任何可行的出路的时候,考虑甚至实行自杀虽不能说是“很自然的事”至少也是一个经常被考虑到的“可能出路”。指责和歧视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现实地看待自杀的可能性和其个人及社会原因,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自杀的死亡率。

实施真正的自杀干预需要专业培训,但是许多研究都发现,很多人自杀成功是因为根本就没有人注意到过他们要自杀,甚至他们发出的求生信号都被嘲笑或置若罔闻,那么他们就真的找不到理由“不自杀”了。其实只要有人发现其自杀倾向并进行干预,自杀企图付诸实施的可能性及其最终死亡率就会大幅下降,尤其是心理应激反应造成的自杀——“一念之差”很好的形容了此时的情况,如果延缓几十个小时,他们可能就不会自杀,可是那一瞬间他们真的想不到别的。

指望专业人员到人群中一个一个排查自杀可能性是不现实的,所以不少自杀干预方法都是教授普通人如何发现自杀企图,让亲朋好友发现企图自杀的人,再由他们移交专业人员。我们的“专业人员”在哪我确实是不太清楚,但这里就从亲朋好友的角度谈谈如何发现自杀企图,以及发现后你首先应该做什么。

高危人群

其实研究发现有80%的人在人生的某些阶段都想到过自杀,但是绝大部分人现在都还活着,所以当别人提到想自杀的时候,我们也经常不当回事。但这些人中确实有一小部分人是会去实施自杀的,并不是大部分人没有自杀你面前这个人就肯定不会去自杀,所以当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必须要谨慎处之。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或者辅助自杀的原因,符合越多则当事人越危险,但即使只符合一两条也请亲友谨慎对待其自杀的可能性。

– 当事人近期失去了重要的依赖或事物(如至亲、伴侣死亡,失业,破产等等)
– 当事人的生活面对很大挑战或超负荷的压力(如高考,家庭严重不和等等,一般需同时有多个压力源)
– 当事人有酗酒、吸毒、药物滥用等等历史或情况(因为当事人在当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 当事人家庭中曾有人自杀,或当事人本人曾自杀未遂
– 当事人为临床中度抑郁,或重度抑郁刚开始好转

自杀评估

求生是人的本能,大部分企图自杀的人都会有意无意地向外发出求救信号。这些求救信号一般比较迂回,经常看起来是这样的:首先当事人由于上文提到的某些原因情绪极度低落,在实质情况无改变的情况下,当事人突然很模糊地表现出找到了一个万全解决方案,而且当事人此时情绪显然又并不是那么好。比如说“我已经有办法了……”,但是又没有下文;说“这些事情已经都不是问题了”,那什么是问题?务必要追问是不是出了别的更大的问题或具体的方法是什么,如果没有,就很可疑了。突然看得很开,或者行为很反常都是要注意的。当然不是说人就不能突然想开,我们不希望出现的情况是,你以为他“想开了”,其实他是“想死了”。

当你产生怀疑的时候,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直接开口问:“你是不是想到了自杀?”很多人很怕开口问,一是怕被人嘲笑,二是怕本来人家没有想,一问人家想了。其实如果有人突然来跟你说,让你现在扔掉一千块,你会不会因为他这么说就扔钱呢?不会的。更何况是自己的生命。如果他本来不想自杀,你问他一句是不会导致他自杀的。另外,这是人命关天的事,就不要抹不开面子了。如果当事人回答有想过要自杀,就进入第二阶段,我们要看这个人只是“想”自杀,还是真的“要去”自杀:

询问当事人的自杀计划。(如果一个人有了很详细的自杀计划,比如到什么店,买什么药,需要多少钱,吃多少会死,在什么时候吃,一切都设计好了,那这个人十有八九是准备要实施了。)
考虑当事人自杀计划的可行性。(如果一个人在化学实验室工作,说晚上要去吸氰化氢,这个计划可行性就很强,自杀成功率很高。相比之下,如果一个人说他要去北冰洋找一头北极熊吃掉他,这基本就不靠谱了。)
询问当事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比如有没有亲朋住在一起,是不是和周围人有密切接触,社会支持越少的人自杀死亡率越高,因为遇到问题周围没有人可以帮助缓冲,而且没有人会发现他自杀了来救他。)

*另外还要注意,如果当事人明显非常抑郁,但却完全否认自己想过自杀,也是很值得怀疑的。正如上文所说,80%的人都想过自杀,明明情况已经到谷底,但一点点自杀念头都没有也很少见,当事人可能在隐瞒什么。(常见情况应是想过,但是并没有真的要去做。)

自杀干预

如果当事人声称要自杀,且计划详细可行,这个人基本就可以划入高危人群,短时间内他很可能会去自杀。一般来说此时就应该带当事人寻找专业咨询。以下是在发现企图自杀者后短时间内的一些与其相处原则:

– 不论当事人说什么,不要离开他身边,(在找到专业人员之前,务必跟他呆在一起,因为高危人群就是离开你就可能去自杀的人群。)
– 尽快向专业人员求助。
– 72小时陪伴,一般72小时后应激自杀死亡率就大幅下降了。(而且不会72小时你还找不到一个专业人员移交吧……)
– 切勿责备当事人,一切从理解当事人情绪的角度出发,包括理解其想要自杀的想法。
– 千万不要讲道理。(人都要死了,这个世界的道理对他根本没意义。)
– 可以引导他考虑如果他真的自杀身亡对周围人造成的负面影响,但不要给他施压。(前提是这个人没有人格障碍之类的,否则可能越考虑他越想实施……)
– 如果一个人应付不来可以找他人求助,如你陪伴当事人,请其他人去找专业人员。

– 在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联系当事人的可靠亲朋,说明情况,要求帮助看护(父母、室友、夫妻、情侣等等,主要就是看着他不要让他动手,另外陪着他)

简短结尾

最后,这里所讨论的所有当事人,都是其实本质上并不想死,发出了求救信号的人群。注意人的生命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上,不论你认为人有没有权力应不应该选择自杀,人都可能自杀。一个人如果真心想死可以周密地计划部署,避开一切可能帮助,以便自杀成功。在自杀案例中是有一部分为毫无任何征兆,当事人突然自杀,或当事人明显有计划地避开所有可能的干预而成功实施自杀的情况。如果这样的案例发生在你身边,你也不需要自责,因为你根本没有机会拯救这个人,他也不需要你拯救。即使是在自杀干预过程中,我们也没有“拯救”任何人,谁有能力“拯救”他人呢?我们不过是帮助当事人多花一些时间重新考虑自杀的决定,以免他们做出令自己后悔的选择罢了。如果一个人最终选择了死亡,他是一定会去死的。

相关日志:

Side 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