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清流
Portfolio
Comments: No Comments
我是一个典型的折衷派(eclectic)或者说是整合派(integrated)心理咨询师,也就是说我不会固定使用一种或两种疗法,而会在自己的全部受训背景和临床经验中,根据来访者的需求和特点匹配,尽量选择适合来访者的方式进行咨询。虽然这并不代表所有疗法我个人都做得很优秀,但相比用自己做得最好却不适合来访者的疗法,个人还是觉得咨询方法能尽量符合来访者的特质和需要更理想些(当然,如果是实在无法匹配的来访者开始就不会接,毕竟单个咨询师也不可能擅长所有内容)。虽然咨询中的很多细节是很难详细描述或一概而论的,但咨询的流程大体上是这样的:
初次面谈及超短程咨询流程(1-2次)
初次面谈通常会花20-30分钟通过交谈和询问搞清来访者情况和诉求,然后根据情况分以下三种方式展开:
- 来访者情况不属于执业范围,会为来访提供我所知的转介和相关干预资源,然后直接结束。
- 来访者仅考虑单次或超短程咨询,直接进入焦点解决模式,尝试解决能够立刻解决的问题,对于来访者可以尝试自助解决的问题提供相应流程和材料资源,对来访者不可能自助解决的问题给出说明和原因,供来访者参考。
- 来访者考虑较长的咨询,进行进一步的咨询规则确认和流程说明,为长期咨访关系建立基础,同时开始进行进一步的信息收集和咨询目标设定。如果对方考虑的是短程咨询,这部分会有一定压缩。
短程咨询流程(3-12次)
短程咨询一般咨询一开始双方就会商定好大概的次数和频率(实际做的时候根据进度可能会有上下几次的出入),然后就按照事先说定的目标和流程进行,尽量按计划结束。如遇特殊情况不能结束,则会双方商定接下来的应对方式和安排。根据来访者诉求不同,咨询的展开通常会有几种情况:
- 寻求局部特定的认知或行为改变(通常是较轻的情绪和行为问题),通常走短程认知行为路线,这类疗法有近乎手册式的执行方式。基本上第一次是目标确定,然后进行几次问题分析和心理教育,再进行几次认知改变和行为练习,或教育与练习杂糅推进,最后再做一两次巩固收尾,会有一些关于预防复发的讨论和安排,6-12次一个疗程结束。
- 寻求具体问题解决或仅能负担短程咨询(通常是特定生活困境的应对),通常做法基本采取焦点解决方式,开始是确定优先解决的目标,发掘和肯定来访者现有资源,然后在目标方向上解决一个或一部分具体问题,如果有条件,再把这个成功经验进一步提炼或泛化,帮助来访者学会应用类似方式解决其他类似问题。
- 寻求职业咨询,通常会首先了解来访者目前的职业咨询需求,提供相应测评和行业信息,在来访者进行测评后共同对测评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参考来访者的背景和目前可获得的行业信息,帮助来访者确定职业方向。同时也可能会包含简历修改、虚拟面试之类的内容,基本来访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做完就结束。
中长程咨询流程(12-100次)
通常对于中长程来访,会花2-3次了解来访者的全面信息,并在同时制定出初期的咨询目标。在确定了首要目标后,即根据匹配出的干预疗法,开始对设定的目标进行干预。实际咨询的流程和内容通常是根据来访者的主要需求和咨询目标决定的:
- 需求目标为具体问题解决和生活应对,根据问题严重程度,通常会走焦点解决或危机干预路线,咨询中会有较多对具体情况的澄清、讨论和建议,双方共同寻找根据目前情况对来访者最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可能包含对接其他社会资源的成分。
- 需求目标为情感支持和陪伴,通常会走人本主义或后现代疗法路线,咨询会以倾听为主,伴随相应合理的共情和肯定,并适时提出探索性问题,以期来访者可以获得所需的情感支持,并同时逐渐获得更多自我觉察和个人成长。
- 需求目标为认知和行为改变,且具有一定的认知和执行能力,则通常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咨询中开始会以心理教育和技能训练为主,使来访者能够首先有效应对目前困境,然后逐渐进入对认知模式和核心信念的讨论和转变工作上,以达成更长期、稳定、广泛的改变。
- 需求目标为依恋人格等根本模式的变化或长期创伤复原,则通常会走完形疗法或心理动力路线,咨询以探索体验、获得领悟为主题,可能在咨询中进行一些实验性活动(比如与不同部分的自己对话),或深入探讨来访者在日常生活或咨询中的想法、情绪和关系体验,循序渐进地将来访者在过程中获得的领悟整合到现实生活中,形成本质转变。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谈到的来访者“需求”和“目标”是一个临床判断,不一定和来访者自以为的需求和目标完全相同,但肯定会参考来访者的情况、需要和个人偏好。并且在中长期来访中,问题常常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所以在不同阶段或议题上转换不同方式,或同时采取两种互相可以兼容的疗法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比如,如果长期创伤来访进入咨询时情况过于糟糕,为了稳定来访者情绪和生活,就可能先进行危机干预或改变认知行为,待来访者准备好才会换到强调体验和领悟的疗法上。)
不论采取何种干预手法,咨询中都会伴随阶段性的目标调整、效果评估、临床反馈和体验整合,分阶段的方式主要是根据来访者实际工作情况决定,但少则几次,多则十几次,多少总会涉及到一些这方面的讨论,然后逐阶段向前推进咨询,或在不同阶段解决不同方面的问题(比如先解决焦虑问题,然后解决和男友关系问题之类)。
实际咨询长度也是根据来访者实际情况决定。目前临床数据显示平均上来访者在咨询中的受益在50次达到峰值,向100次逐渐下降,我这边多数来访也是会在50-100次之间结束。当然,也有不少几十次以及一些超过100次的,这些也还是根据来访者实际情况决定,以来访者有意愿且仍能从咨询中获益为持续咨询的标准。
咨询结束流程(根据情况进行1-3次)
通常咨询结束的方式是比较统一的,不论是由单方提出或双方同意,结束时讨论的内容主题是差不多的,无非就是以下几点:
- 来访者对结束的体验,以及如何适当结束?
- 来访者从咨询中的获益,或将从咨询中带走什么?
- 来访者希望与哪些认知、经验和行为方式告别?
- 来访者结束咨询后的打算和安排?
- 以及来访者对咨询的其他正面和负面反馈
当然,实际讨论的时候,前面做的疗法和咨询长度不一样,肯定讨论的内容和时长不同。毕竟结束咨询本身还是针对之前咨询的总括和结束,所以实际的结束方式和讨论内容基本上跟前面做的疗法和内容是对接的。
一旦正式结束咨询后,咨询师就会完全切断与来访者的联系。基本上咨询师不会主动联系来访者,而来访者如果想再度预约咨询,也会根据到时咨询师的情况再行商定,跟原本在连续咨询中的安排会有较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