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清流

Blog / Portfolio / 残心

Comments: No Comments

[Q&A]灵性探索路上的问答

以下是一个网友给我的豆油,谈到了作为大学生,他在探索灵性事物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周遭的人发生的问题,以及他对未来生活求学方面的打算。虽然我个人并不热衷新时代内容,但似乎国内大众比较容易接触到的还是偏向新时代的内容,时不时的还是会有这类人问到我,而且他的问题在这些人中也比较典型,就在回信的同时征求了他的同意,把他的豆油和我的答复部分贴了上来,供有类似问题的人参考吧。

另外,我个人其实不太用“灵修”这个词,但写信人是比较喜欢新时代系列的词,于是我也还是用了写信人的习惯用语来回信了。各位神秘主义和科学界的同好不要打我~作为咨询师,我们还是要meet the client wherever s/he is的……

—————————————————————

网友来信:

我正式接触灵修大概半年多的样子。 看了很多类的书 科学哲学 心理学 灵修的 都是部分和根据自己的探求去看的,因为是大学生考证,课题,考试还有参加一些活动时间都比较紧。所以没有看的非常透彻,不过利用了下这个暑假 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现在的我处于一个比较真空的状态,首先对于灵修的一些发生在我身上的改变朋友貌似不太乐意接受,我从一开始就是通过一些事情去暗示关于灵修的东西他们大部分人都极度排斥,从中我也意识到了 盲目的宣传和适当的点的区别。但事实就是我必须暂时放弃大部分友情才能自由的追逐自己的梦想,因为我身边大部分的朋友对生活确实比较麻木适应体制活着放弃了原来的梦想。 但是现在我在独善其身体验生活,还有一个基本的未来生存问题去寻找一个平衡点。

在中国有很多奋斗都是为了生存二字。开始上网搜寻到你的文章的时候,其实心凉了半截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但是我不清楚你讲的是有内观法的学校还是有超个人心理学专业的学校。目前我的打算就是 在中国考一所有机会出国但是又是由于生存有博士点和超个人心理学相协调联系的心理学专业。

—————————————————————-

清流的回复:

灵修的道路是很长的,半年的话通常只是刚刚开始接触一些基本的概念,念到的东西中也不排除有不正确但一时不易分辨出的。而且一般来说,灵修中很忌讳在接触或得到某些洞见的短期之内做生活中比较重要的决定(比如转业、分手、绝交、休学等等),因为此时新知与自身及环境还未整合完善,做的决定回头看常常是不当的。因此建议不论你有什么打算,都再三斟酌、慎言缓行的好,不要急在一时,以免留下遗憾。

对于你接触灵修后,与朋友相处中的种种不适之处,可以理解。毕竟你的想法和习惯有了变化,而如此急剧的变化旁人不易马上接受理解,这种情况在灵修人群中并不少见。但这里我想说一个我以前听别人说的经历,是在一个法会上听一个修行者说的。他谈到他第一次参加禅修营为时一月,结束时感到神清气爽,言行都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他回到家却觉得很不适应。禅修营中任何事物都摆得井井有条,家中的家人却经常把东西乱放;禅修营中大家说话的温和有礼,家人们却时常大呼小叫;禅修营中人人都精进修持,而家人对他的经历和禅修却无甚兴趣。他感到和不懂“灵性”的人很难相处,他企图“纠正”身边的问题,却发现自己彻底陷进了无休止的纠缠之中,和家人的关系也恶化了,险些彻底离家。不过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行,他终于意识到,修行不应让人变得隔绝拘谨,而应令人变得灵活温和。如果与周围关系恶化,那么首先应检讨自身是否偏于一隅又或过多自是的判断。因为灵修应该是能让人改善,而一个和善的人谁不会喜欢呢?如若情况不是如此,那么大概就是修行中哪里出了问题吧。他现在与家人关系很好,仍然是在家修行的状态,也仍然精进不少。

于你的情况来说,也许首先学习去接受每件事物的本来样子,而不是以己身所知去判断甚至纠正周遭得好。发现好的东西固然人人都想与亲朋分享,但首先要明确自己分享的动机究竟是为了满足自身还是真心单纯地帮助他人呢?更何况灵修乃自身之事,人人灵性的通路又未必走法相同。首先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人,周围的人自然会感兴趣来询问;如若不来,便是他们有他们的道路,而且他们的道路也未必就比我们的不好。

国内确实是乱象丛生,就算是有一定修为的人,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把持,你的难处很可以理解。你首先考虑了生存问题,我觉得想法也很踏实。我所在的学校是有超个人心理学专业的学校,内观法是我们教学内容很重要的一部分,不过如果经济条件不宽裕大概要过来这个学校比较困难。学校也有远程的超个人心理学学位项目,你如果感兴趣也可以上网查查。不过灵修是个很大的话题,超个人心理学相比之下范围要小得多,只是以一些现代的心理学和哲学的理念和手段去研究解释灵性现象而已,虽然前沿有趣,但和灵修灵性本身的深广程度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你也并不一定要拘泥于这个科目上。尤其如果在国内就更加没有必要,因为国内视野有限,再把自己限制在一个狭窄的科目里,就更容易偏于一隅了。至于具体你要往哪个方向去,要取决于你个人兴趣以及家庭和学术背景,这里我也就不好给瞎建议了。不过建议多学点语言,英文当然最重要,喜欢内观的话学学梵文巴利文也不错,像法文德文什么的其实很多文献比英文的要深刻,咱的古汉语其实也是很有用的……总之为以后深入学习做好准备吧。

BY: 清流

Blog / Portfolio / 千夜谈

Comments: No Comments

女性的灵性发展进程

By Nocturn~清流 from 安見閣(anseeing.com)

最近读到一篇讨论灵性进程的文章,那篇文章主要是从女性心理学角度和环境心理学角度来探讨Ken Wilber的观点,理论化的论述这里就不细说,倒是作者有一个观点非常有趣,她提到:许多主流的灵性发展模式都是教授如何破除自我的窠臼,破除单纯使用理性的束缚,达到“与神合一”的最高境界;而这些发展模式主要都是由男性创造和流传下来的,这样的发展方法毫无疑问是适合男性的,但是否也适合女性呢?女性所需要在灵性发展中学习的会不会是不同的方面呢?

由于社会和生理的原因,大部分男性通常具有相对较强的独立性和进取精神,也更倾向于用左脑(也就是数理逻辑)去进行思考。因此,男性在灵性发展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通常是太过重视“自我”,过于急进,或者企图用理性和逻辑去解释所有问题,结果忽略了他们与周围的人与环境之间的关联和合一性,忽略了启示中的灵性部分。针对男性这样的问题,学习体会“联结”,学会避免单纯用理性去感知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许多灵性方法也都重视在此处。

女性的情况却恰恰相反,许多女性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主见、依赖性强,容易为了环境和他人轻易牺牲自己的意志,以及感情用事。女性天然就深刻地意识到他们与他人和环境之间的连接,并且具有感受自我、他人、甚至周边环境的直觉和感觉能力,但却相对缺乏自我的独立性和理性思维能力。在单纯跟随男性需求为基础的灵修传统中,女性很容易不加分辨地接受外部思想的引导,很容易感觉到灵性的连接,但其自我的存在却很快完全湮没在他人或灵性传统之中,变得像小孩一样无知和容易被操纵,甚至可能出现倒退的情况。

当我和一个今年已经60岁的女同学聊到“女性灵性发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可能是学会分辨自我和他人,学习如何在这之间维护明确的界限,学会理性地思考”,她马上就赞同地点头。她说她的一生几乎就是在学习这件事情。从她少年时期开始拉扯弟弟妹妹长大,到嫁给不适合自己的人,为那个人生了三个孩子,抚养自己的孩子长大,再到离婚,在事业上从头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公司……她走了许多歪路,也进行了许多灵性的探索,直到最近,她才终于能够感觉到她的自我的真实存在,了解到如何理性地去看待事物,而不是仅凭感觉。“联结”是需要主体和客体同时存在时才会发生的状态,即使是灵性体验也需要以体验主体存在为基础,否则就只是单纯的“消失”或“沉没”了。

现代社会是一个男性化的社会,每个人都被迫被置于一种男性化的框架中,不论是对于成就者的崇拜,还是对于个人意义和逻辑的强调,都是很典型的男性化表现,因而大多数的灵性方法在对治我们这个社会中的人的问题的时候,都还是很有帮助的。但同时,也许我们也要意识到,女性可能与男性有不同的灵性发展需要和过程,男女的短板各自不同,左倾的天枰和右倾的天秤需要在不同的托盘放上砝码才能各自达到平衡。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也许能发展出一些更加适合女性的灵修方法,免得女性朋友像我同学一样,走到60岁才终于悟出点门道。

BY: 清流

Blog / Portfolio / 千夜谈

Comments: No Comments

精神分裂 vs 灵性觉醒:关于实践的讨论

By Nocturn~清流 from 安見閣(anseeing.com)

以前清流翻译过一篇将也如何分辨精神疾病和灵性经验的文。不过从那篇文章相信大家也可以看出,其实精神疾病和灵性经验并不是那么好分辨,它们之间有很多症状是交叉的,有时候一个处于非常规精神状态的来访者坐在你面前,你真的很难搞清楚他到底是精神分裂还是灵性觉醒。所以今天我们就从临床角度来讨论一下对于这种来访者的处置,即如果你就是分不清到底是精神病还是灵性经验,接下来你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应该将治疗或者说谈话引导向哪个方向。相信这对于平常各位在生活中碰到出现特殊情况的灵修者或者自己出现特殊情况会有很大帮助。在判断中,有以下四个方面需要考量:

A. 当事人出现症状前的社会和生活功能

这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当事人跟家人关系是否和睦,是不是有能力保持一定的长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学业方面是否表现良好。其实这部分主要就是要搞清楚当事人出现症状前是不是有正常的认知和社会能力。当然,这些信息主要要从当事人的亲属、朋友、或者其他关系人那里得到,或者取决于你以前对当事人的了解。

一般来说,症状出现前越正常的人,他们的自我强度(ego strength)越强,就越可能顺利度过这段“相对不正常”的时期,恢复正常功能,并从这段经历中获益。如果原来就是适应不良、怯懦或者疯狂的人,即使出现的是灵性经验当事人也很可能被其彻底压倒,转为纯粹的精神分裂。

B. 症状持续时间

一般来说是看特异症状是否超过了3个月。如果出现比如幻视、幻听、认知失调等等症状持续时间不到3个月,都很可能是暂时的,像有人集中修行的时候也会产生各种幻觉,但是随着打坐或集中修行结束这种现象就会自动终止就是这样的情况。而如果这种状况超过了3个月,这些症状就会逐渐发展成当事人的日常功能,这时候他可能就逐渐丧失对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认知和沟通的能力和可能性了。当然,3个月是个推测值,但如果一个人连着好几年都疯疯癫癫的,你就很难对他抱太大希望了。

C. 出现症状的原因

主要是看症状的出现是否有明确原因,而这些症状和原因是否有关系。比如之前有至亲过世的人很容易报告“看到幽灵”;如果是之前压力很大或出现强刺激事件,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失心疯,这在中医里也是有不少处置方式的;或者之前参加了强度很大的修行,就比较可能出现昆达利尼升起的症状等等。

如果之前的原因是短期且明确的,那么这问题就比较好处理,手法可以激进一点,灵性一点;相反如果诱因是长期的或者不明确的,那么症状就比较棘手,建议手法就要保守一些,以保证当事人认知功能、生活自理为首要目标。

D. 当事人自己的态度

要看当事人对这个经验和目前的症状怎么看。有时候虽然症状很混乱很严重,当事人却保持着某种微妙的理性或者乐观态度,希望能够顺利地通过这段经历,了解实际发生的情况,而且尽可能地配合,那么通过深入经验和症状之中最终导出正面结果的概率就很高。相反,如果当事人明显就是彻底混乱了,对自己的境况惊恐万分,只想赶快摆脱目前的情况,或者彻底丧失基本认知、社会功能了,那建议就是吃药也好,什么也好,赶快帮他摆脱这个状态。这样的情况下很可能是彻底的精神分裂,即使是灵性经验当事人明显也没有准备好,硬来只会将当事人置入更危险的境地。

总结

以上四条,如果当事人的评定结果呈正面或积极的有两条或以上(如当事人态度乐观,症状为短期,之前认知社会功能正常等等),则应对时可以相对偏向灵性探索和成熟方面,这段经验最终会产生正面甚至转化性的结果的可能性也比较高;反之就建议以普通精神分裂治疗的方式加以应对,即使有明确证据显示当事人的症状是灵性觉醒造成的,也要通过比如吃粗重的食物、增加体育活动等等方法将当事人先从灵性领域带回来,而不应进一步推进灵性进程,以免出现不可挽回的结果。当然,一切还是要实际情况实际分析,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BY: 清流

Blog / Portfolio / 千夜谈

Comments: No Comments

冥想灵修与心理治疗

From “Even the Best Meditators Have Old Wounds to Heal” by Jack Kornfield in Paths Beyond Ego
Translated by Nocturn~清流 from 安見閣(anseeing.com)

对大多数人来说,冥想和修行不会解决你的所有问题。它能够成为你开放和觉醒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不会是全部。我以前相信冥想和修行可以引领我进入一个高层次的宇宙真理之中,而心理学、人格、还有所有我们的“小把戏”都是与之无关的低层次事物。但经验和非二元的实像告诉我,事情并非是我想象的那样。如果我们希望结束痛苦,发现自由,我们就不能把这两个层次全然分开来看待。

对于意识来说,我们身体和思想的各个部分都是半分隔的。对某一方面的觉知不会自动迁移到其他方面,尤其是当我们怀有深刻的恐惧或曾经受过深刻的伤害的时候。这一点对每个人都适用,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因此,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冥想者对于自己的呼吸和身体有深刻的觉知,却对感觉一窍不通,或者深刻了解意识和思维如何工作,但在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方面毫无智慧。

觉知只有在我们愿意关注我们全方位的痛苦的时候才真正有效果。这不是说我们要陷在自己的过去中,而是说我们应该学习如何应对和解决自己过去的巨大痛苦的障碍,以便将自己解放出来——而这类工作最好是在心理治疗中完成。

冥想和灵修很容易被用来压抑感觉和逃避生活中的困难。面对痛苦是很困难的。很多人拒不面对他们痛苦的根本个人和心理原因,因为经历和面对身体上的疼痛、我们的过去、以及我们的有限之处本身确实相当痛苦,这种痛苦甚至比在静坐的时候面对那些普遍的痛苦还要来得痛。我们害怕自己,害怕自己的痛苦,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用它来促进自己的灵修和打开自己的心。

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人生,问自己:“我的哪部分觉醒了?又有哪部分是我在逃避的?我利用灵修来隐藏那些部分了吗?我在哪方面比较有自觉?而哪方面是我仍然恐惧、纠缠、禁锢的?

在很多方面,用好的西方疗法来处理比用冥想要来的迅捷成功得多(如面对悲痛和完成遗愿,沟通和建立成熟的人际关系,性与亲密关系,事业和工作问题,特定的恐惧症,早年心理创伤等等)。我们的这些重要方面不能仅仅被当成是“人格问题”。弗洛伊德说他希望帮助人们去爱,去工作。如果我们不懂如何去爱,不能为这世上做有意义的工作,我们的灵修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在这些方面,冥想固然能有所助益,但如果你静坐过后发现仍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时候,找个好的治疗师或者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当然,也有很多平庸的治疗师,很多疗法水平有限。跟冥想一样,你得去找最好的。除了四、五十年代的传统心理疗法,现在也有很多新的治疗师发展出了很多具有灵性基础的疗法,如精神综合(psychosynthesis),赖奇呼吸工作(Reichian breath work),沙盘游戏(sand play),以及所有超个人心理学疗法。好的疗法就和好的冥想方法一样,用觉知来释放恐惧和依恋,驱散迷惑和不必要的痛苦,治疗心灵,而不是专注在我们的个人故事上。通过一些超个人心理学方法,一个人有时候能够实践最深的无私和无执。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为了心理治疗放弃冥想呢?不。心理治疗也不是完全的解决方法,只有意识(consciousness)本身才是。但意识的成长是螺旋的——如果你追求自由,那么我能告诉你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这一点。有些时候内在的宁静是必要的,而接着就要将外部生活整合到这种宁静之中,当然也有些时候,我们会需要从心理治疗师那里得到帮助。

这些事情都是灵修中同样重要的阶段。并不是先发展出一个自我,再放开它,发展与放开是同时发生的。任何灵修阶段都可能包括三摩地和寂静,接着是对于家庭历史与创伤的经历,然后是将其放开,然后是更多个人问题的出现……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灵修的一部分,而最重要的是面对这一切的勇气。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发现我们追求的对自我和对地球最深的疗愈。

PS: 翻译的时候awarenesss, meditation, mindfulness和consciousness在不同情况下进行了不同的翻译处理。

PS PS: 本文作者Jack Kornfield主要进行的是佛教系的修行,其经验不保证对其他信仰和灵修系统也适用。

BY: 清流

Blog / Portfolio / 千夜谈

Comments: No Comments

释疑:超个人心理学、超心理学和灵性

From “What is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What is paranormal and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What is Spirituality?” by Dr. Lukoff
Translated by Nocturn~清流 from 安見閣(anseeing.com)

什么是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超个人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由Abraham Maslow(清流注: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马斯洛)和Tony Sutich等人建立于1971年。他们的目标是建立心理学中的第四股力量。第一股力量是精神分析学派,第二股是认知行为学派,第三股是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很多人已经建立起来的一个学派。但他们觉得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缺少什么很重要的内容,其中之一就是对灵性的认知,以及这一认知对于人生的重要性。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假设是,人首先是一种灵性的存在。当然人也有其他层面,比如身体、自我,作为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也要探讨这些内容,但在这些之上,超个人心理学还要着重探讨人的灵性。

超心理学(Paranormal Psychology)和超个人心理学有什么不同?

首先,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超个人心理学是严肃看待超自然现象的:一方面超个人心理学鼓励超自然现象研究,另一方面超个人心理学也认真对待个人的超自然体验。因为对很多人来说,比如一个人有关于某人死亡的预知梦,在这个人身上就很可能变成一种灵性体验,他们会确信有什么更高更宏观的事情正在发生。因为他们的梦显然预知了一些事情,而在西方科学系统里,梦基本上是一个很随机的现象,我们没有太多理论能说明梦为什么会跟后来发生的事件有关联。

超个人心理学的范围很广泛,我们提到了超心理学、自然(清流:在另一部分讲到,未翻译)、濒死体验……由于现代医学的昌明,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这样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整个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当事人会改变对很多事情的理解,他们会觉得有什么更高的事情在发生,而他们自己是其中的一部分。比如UFO体验,不管现在的科学怎么说,但当你真的和这些“有UFO经验”的人聊天,你会发现这种经验经常是他们对于“更宏伟的事情正在发生”的信念的基石。而超个人心理学就会对这些“不太正常”的经验进行研究,这些经验从科学角度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有数百万人有心灵感应、濒死体验等等这样的经验,传统心理学可能会轻视这种经验,而超个人心理学家则会说:等等,我们干嘛不把这些经验拿来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理解它们。

什么是灵性(spirituality)?

灵性常被作为宗教的反义词使用,这么用的时候,灵性主要是指一个人与“超验力量”、“高级能量”、“神性”等的个人关系。对大多数人来说,灵性确实包含参加特定的宗教——一个组织更完善的系统,包含一系列信念、教义、组织结构等等。不过一个人的灵性体验其实有可能与宗教有关系,也可能没什么关系。举个例子,在美国,参加超验运动(Transcendental Movement)的人(可以被当作是超个人心理的先驱)谈到将大自然当成他们的教堂,而他们对自然的经验就可以说是他们灵性经验的一部分,不过他们其实并不从属于任何宗教。

当当事人真正“感觉到”那种联系……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谈到灵性的时候,我更倾向于把它当成一种“经验”,而不是一套信仰或者信念体系,虽然它们互相是有内在联系的。

清流注: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精神分析学派和认知行为学派相互影响的结果,其基本哲学是存在主义。

清流注2:关于心理学中的第四股力量,另一种观点是多文化取向(Multicultural)或社会文化取向(Sociocultural)。

BY: 清流

Blog / 神秘书会

Comments: No Comments

灵性与科学:超個人心理治療-心理治療與靈性的整合

By Nocturn~清流 from 安見閣(anseeing.com)

本来想写个又长又详细的评论,但实在是懒得写,而且我都写了别人还买书看什么呢……我只想很简单地说:这是一本好书。

虽然我推荐有心理学背景的人看(因为其中一些关于心理治疗的部分作者实在是太喜欢用术语,加上台湾人原本表达方式就与大陆人不同,如果是普通读者那些部分可能完全会不知所云),但是凡是对灵修、灵性感兴趣的人至少都还是应该看看此类书籍。

强调灵性是新时代的典型特质,但由于灵性太过虚无缥缈,有时难免遭人利用,或者被描绘得无限美好,或者就遭人鄙视。而作者则能够尽量以科学的 眼光去考量看待灵性的本质及其对于心理和个人现实生活的影响,比之当前我们社会中盲目的所谓“灵性觉醒”或物质主义的态度真是高明,也清醒,太多了。

由于对于灵性的科学探索尚处在初级阶段,书中很难说有什么能作为结论的语言。虽然作者在书尾做了个结论,但那更像是作者对于他实践经验的一 个简单总结和讨论。书中的精髓在于对于各种思潮和实践方法的介绍及其临床探讨,作者并未尝试生硬地整合这些理论,而只是尽量客观地去介绍其主要内容和目前 的社会评价,相当难得。同时,作者也是一个尝试以科学的方法来实践灵性治疗的先驱,他宝贵的临床经验也可为后来人提供借鉴。

以下是书中一些我很看重的内容:
—常见的几种的灵性治疗的流派介绍及其目前的社会评价
—常见的几种灵性架构的介绍
—主要的灵性治疗/灵修方法的介绍和探讨及一些注意事项
—灵性危机与精神病之间的临床分辨原则
—迷幻药物的使用和探讨
—超个人心理治疗的经验总结以及目前遇到的困难

Side bar